2012年,重庆市旅游行业坚持实施大项目、大投入、大营销三大战略,加速推进六大精品景区建设,成功创建世界温泉之都,集中推出重庆非去不可品牌和精品景区形象广告宣传,切实加大境内外旅游营销力度,国内旅游、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旅游市场呈现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,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.9亿人次,其中入境旅游者224.28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1662.15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30.73%、20.32%和31.02%。旅游业妇女职工在其间发挥了半边天的积极作用。
一、重庆市旅游业妇女现状与问题
(一)总量及规模
截止2012年末,全市直接从事旅游的从业人员达33.1万人,比上年增加2.2万人;与之相联系的间接从业人员达164.9万人,比上年增加10.7万人;在直接旅游从业人员中,妇女占了68.7%,达22.74万人。在旅游行政机关、旅游企业单位、旅游教学研究机构三大类旅游单位中,分别为旅游行政机关拥有妇女637人,占比0.28%;旅游企业单位拥有妇女22.36万人,占比98.32%;旅游教学研究机构拥有妇女3184人,占比1.4%。
(二)从业岗位及比例
按照行政管理、经营管理、专业技能、服务员及勤杂人员五大岗位分类,截止2012年末,重庆旅游业妇女从事行政管理岗位0.41万人;经营管理岗位4.59万人;专业技能岗位1.27万人;服务员14.11万人;勤杂人员2.36万人,分别占比为1.8%、20.2%、5.6%、62%和10.4%。
(三)行业培训情况
2012年重庆旅游业妇女教育培训127576人次,占全市22.2万人次的57.45%。其中,旅游饭店女职工教育培训8.46万人次,占全市的38.11%;旅行社女职工教育培训1.39万人次,占全市的6.26%;旅游景区(点)女职工教育培训2.54万人次,占全市的11.44%;旅游车船公司女职工教育培训2628人次,占全市的1.18%;旅游行政部门女职工教育培训1084人次,占全市的0.49%。
(四)全市年龄结构及文化程度
旅游业妇女以青中年为主,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。重庆旅游业妇女从业人员中,25岁以下、26-50岁以及51岁以上的人员占比分别为58%、38%和4%。从不同岗位人员年龄结构看,除服务员中年龄以25岁以下为主外,行政管理人员、经营管理人员、专业管理人员中占比最大的均是26-50岁的青中年。
调查结果显示,在重庆22.74万从事旅游工作的妇女中,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为7.5%;拥有大专学历的占比为10.83%;拥有高中学历的人员居多,占56%,学历结构以高中为主。
(五)存在的主要问题
1.女性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
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、关联性很强且以人为本的服务行业,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严格。随着国际化开放式大旅游概念的形成,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有国际知识视野、有涉外旅游文化底蕴、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性化服务理念,及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素质旅游人才。然而,占据重庆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8.7%的妇女职工中,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8.3%,即每100名妇女职工中,仅有18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,且有高于两个百分点的小学文化人员。数据表明,重庆旅游业妇女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,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。
2. 女性人才流失严重
由于妇女面临婚姻、家庭、生育、抚养等各种现实因素,重庆市旅游业妇女人才流失较为严重。女性人才中在该旅游单位工作年限未满1年的占比为62%,停工、跳槽现象频繁,流动性强。其原因还在于一些旅游单位用人机制不完善,《劳动法》贯彻不到位等。
3.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仍面临障碍
虽然在旅游业中,女性从业人数比例较高,同时70%的人认为女性找工作并不困难。但在职业发展前景中,有52%的人认为女性生育会影响职业生涯发展。调查显示,重庆旅游业妇女在各级领导岗位上任职的比例偏低,担任正职的女性更少。担任高层和中层管理者的比例也低于男性。1.2%的旅游业女性为行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负责人,男性相应比例为4.9%。在高层人才所在单位,一把手是男性的占93.8%,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没有女性的占14.2%。最近3年,高层人才所在单位有31.6%存在只招男性或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男性的情况;有34.9%存在同等条件下男性晋身比女性快的情况;有49.7%存在在技术要求高、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男性比女性多的情况。对各级领导岗位上女性数量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,被访者排在第一位的是女性家务负担中 (65.3%),其次是培养选拔不力(57.4%)和社会对女性有偏见(50%)。
(六)基本结论
综上调查显示,重庆旅游业妇女从业现状基本结论为:
1.纵向比进步显著,横向比仍有差距。
重庆直辖后旅游业妇女人才及从业情况两次调查相比较,大
多数数据比年末有明显的提升,如就业率、受教育水平、社会保障等等,有些指标提升的幅度还比较大。但横向比差距明显,许多指标低于全国水平。笔者认为,重庆旅游业妇女事业是随着全市妇女事业的加快发展而并进的。
2.城乡差距大于性别差距。
调查发现,重庆许多指标,性别差距不大,但城乡差距凸显,
如文化程度、薪酬、社会保障等。这反映出重庆集大城市、大农村、大山区、大库区于一体,农村人口多,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。因此,要从整体上提升重庆旅游业妇女的社会地位,就必须重点改善农村妇女的发展水平。
二、提升妇女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几点思考
(一)充分发挥旅游业职业女性的性别优势
调研表明,女性因其性别优势,十分适合从事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工作,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但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,职业女性同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和教育子女的重任,使其在职业发展上处于弱势地位,因此,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充分发挥旅游业中职业女性的人力资本价值。
1.引导职业女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
每一位女性都会面临职业和家庭的平衡问题。所以,女性必须学会合理规划职业生涯,在不同的年龄段对特定的角色有所偏重。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,科学安排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,有助于女性取得更为辉煌的成果。
另外,在处理婚姻与事业、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时,与家庭成员进行充分的沟通,取得家人的支持,尽量达成统一意见,对减轻女性心理和生理负担,以更乐观健康的心态投入生活有很大作用。
2.提高职业妇女的收入水平
由于旅游业就业门槛较低,又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,因此妇女的就业率虽高,收入水平却偏低。尤其是一些技能要求低、重复性强的工作,如酒店中的房扫,其工资常常是按照当地最低小时工资计算的。另外,层级较低的岗位,工资提升幅度也较小,总体上造成了旅游从业妇女薪酬水平不高的现状。
在旅游业从业的女性,不仅付出了脑力劳动,体力劳动有时也难以避免。只有提升其薪酬待遇,才能使其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,自信、乐观的完成工作,而非消极怠工。收入水平的提升,同时有利于增强其职业和社会认同感,从而有助于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3.积极维护女性权益,完善相关福利保障政策
旅游业发展速度十分迅速,但在妇女权益保障和福利政策方面仍不够完善。旅游业是人打交道的行业,女性有时容易遭受人身或财产的侵害。如果不能够充分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,就容易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。
因此,旅游业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,为广大从业女性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环境;另一方面,女性旅游工作者也要加强团结,维护自己自身的合法权益。良好的工作环境,有助于职业女性增加心理安全感,精神饱满的投入工作。
(二)提高妇女的旅游经营质量
1. 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
农村妇女普遍存在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情况,不利于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。因此,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,旅游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就业指导和培训,如文明礼仪、安全卫生、餐饮住宿服务等,甚至可以逐步深化,增加企业管理、市场营销、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课程。
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妇女教育水平,扩大她们的视野,使她们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改变小农思想,减少抄袭模仿的雷同产品,能够因地制宜,开发出有特色、上档次的旅游产品,甚至创出品牌、占领市场。
2.提高妇女的旅游经营能力
为了更好的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,旅游主管部门应逐步加强对妇女的旅游经营能力的培养,引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,提升妇女的管理水平,使其逐步由单纯的服务者向管理者角色转换,提高旅游收益。特别是针对目前现状,妇女在旅游旺季常常无法兼顾家务劳动和旅游服务,乡村管理者应逐步成立儿童托管服务或老年人协会等组织,并加强两性平等的宣传,减少妇女的后顾之忧,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。最终能够逐步培养起一批具备管理能力、懂得经营和法律、有服务意识的乡村旅游发展骨干力量。
(三)建立支撑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的制度体系
完善的制度是是否能参政的重要保证。除重庆市旅游协会应建立妇女旅游委员会以外,还应同市妇联共同建立培养选拔旅游业妇女干部的责任体系、规划体系、考评体系、培训体系及作用体系,确保目标的实现。如制定合理的女干部最低数额比例,一方面提高现有女干部的比例,另一方面扩大比例的涉及领域。因为,在妇女参政的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,没有比例就没有保障。提比例,并不是降低条件,而是在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。
建立女性人才库,拓宽女干部选拔的范围和渠道,加大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选拔力度,保证女干部选拔的可持续发展。完善对女干部的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,多给女干部压担子,保证女干部和男干部有同样的考察学习、培训提高的机会。
(重庆市旅游局副巡视员 张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