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报道

Uber、滴滴背后资本天团如何对垒?

类别:专题报道|来源:|发布时间:2016-06-17 02:28|评论(0)

6月16日,滴滴出行对外宣布,已经完成了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,新的投资方包括Apple、中国人寿及蚂蚁金服等。腾讯、阿里巴巴、招商银行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本轮融资。

本轮除股权投资外,招商银行还将为滴滴牵头安排达2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,中国人寿对滴滴进行了20亿人民币(约3亿美元)的长期债权投资。这也意味着,滴滴本轮融资的实际总额高达73亿美元。

而在几天前,Uber宣布从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处获得35亿美元投资,这35亿美元是Uber G轮融资的一部分,其官方透露,G轮融资截止目前累计达60亿美元。

从未有哪一场融资竞赛会如此激烈,目前两家融资数额均已超过100亿美元之巨,并且没有结束的迹象。滴滴和Uber裹挟大量投资人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共同体。

虎嗅将滴滴和Uber的投资方进行梳理,两家投资方实力强大,均涉及国际主流投资机构、科技巨头、车企、银行、保险公司。不过,滴滴有国家资本(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)做背书,在政策上占有优势;而Uber有微软、丰田、谷歌作投资方,在自动驾驶等新业务上更有想象力。

手握大量现金储备,滴滴内设投资部门,投资入股了东南亚打车软件GrabTaxi、印度打车软件Ola、美国打车软件Lyft,国内的饿了么,以及一家实时公交APP车来了。反观Uber,似乎对投资入股兴趣不大,至今并未有投资入股哪些项目的报道,但全资收购了地图公司deCarta以及微软必应部分业务。

从这资本的一进一出之间,可以看出两家公司风格迥异,且展现了中美企业的模式差异。
谁在投资滴滴


本图来自新浪科技

滴滴融资已到G轮,与快的合并后又进行了两次融资,分别是去年9月份的超30亿美元融资,以及昨日公布的这轮。

目前被媒体披露的投资机构共有19家,虎嗅将其按类别进行了归纳:

国外投资机构:淡马锡、DST、软银集团、老虎基金、经纬创投

国内投机构:金沙江创投、中信产业基金、高瓴资本

国家资本: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:中投公司)

保险公司:中国平安、中国人寿

BAT:阿里巴巴、腾讯

国外科技公司:苹果

国内科技公司:蚂蚁金服、新浪微博、猪八戒网

银行:招商银行

车企:北汽集团

滴滴的投资方以中资背景为主,专业投资机构与非投资机构各占一半。如淡马锡、软银、老虎基金等纯财务投资,如阿里、腾讯、苹果、北汽则可在业务上给予支持。

广为流传的故事是,2014年1月,滴滴发起补贴大战,两周时间里,订单量上涨50倍,眼看40台服务器撑不住了。张博向程维求助,程维连夜电话马化腾,马在腾讯调集一支精锐技术部队,一夜间准备了1000台服务器。在苏州街的银科大厦,张博和技术团队、腾讯部队奋战七天七夜,重写服务端架构。

滴滴偏爱与互联网公司合作,进行抱团式的发展,尤其是阿里系在其股东中占有较大比重阿里巴巴、蚂蚁金服、新浪微博。

特殊的中投公司

在滴滴的一系列投资方中,最值得注意和特殊的是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:中投公司)。

去年8月份,外媒报道称滴滴获得中投公司投资,但未披露具体金额。中投公司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大型投资公司,资金来源于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,筹备期间被称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。它下设三个子公司,投资滴滴快的的是子公司中投海外。

作为主权投资基金,因战略的定位,中投投资主要局限在金融、石油、天然气、矿产以及基础设施工程等领域,通常在被视为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买入股权,鲜少涉及国内互联网行业。仅在2012年投资阿里巴巴9亿美元,帮助阿里完成了76亿美元向雅虎回购股份的计划。也就是说,滴滴是中投公司投的第二个中资科技公司。

中投做背书,对滴滴在政策上形成重大利好。国家资本的进入无形中会扮演政策改革的力量,最大限度消除运营风险,从而为滴滴快的创造成长的空间。

谁在投资Uber



本图由虎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而成

Uber融资同样也到了G轮,投资方遍布世界各地:美国、中国、印度、俄罗斯、沙特;数量之多,从公开资料中虎嗅就搜集到近30家,也有媒体在今年2月份报道称,Uber的投资人已经到了52个;种类之杂,除了投资机构、科技公司、车企等之外,房地产公司、媒体集团也是其股东:

中国投资机构:中国宽带产业基金、刘强东家族基金、FreeS(瑞峰基金)

外国投资机构:沙特主权财富基金、俄罗斯LetterOne、TPG(德太投资,投过联想、李宁等)、老虎基金、红杉资本(海外)、Benchmark Capital(投过Twitter)、T. Rowe Price、Menlo Ventures、高盛、First Round Capital 、Lowercase Capital 、Fidelity Investments(富达)、Wellington Management(惠灵顿)、KPCB(凯鹏华盈)、Summit Partners

保险公司:中国太平保险、中国人寿

BAT:百度

外国科技公司:谷歌、微软

银行:民生银行

车企:丰田汽车、塔塔集团(印度集团,涉足汽车、通讯等)、广汽集团

媒体:Bennett Coleman Co(印度媒体集团)

房地产:万科

旅游:海航

Uber的投资方以专业的投资机构为主,科技公司很少,只有百度、谷歌、微软三家。Uber似乎在极力摆脱科技公司的圈子,更倾向单刀匹马硬闯。即便早期便参股的谷歌,两者关系也降至冰点。

尴尬的谷歌

2013年8月,谷歌风投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,2.58亿美元, 献给了Uber。不到一年,在Uber的D轮融资中,谷歌风投又继续跟投。彼时,观察人员都看到了谷歌与Uber关系密切的迹象,甚至认为谷歌有朝一日会收购Uber。

不过,事实没有按外界的想象来。

先是,Uber对谷歌大挖墙脚,在2014年11月份挖来了谷歌商品当日到达服务Google Express的负责人。接下来,Uber涉足了谷歌颇为重视的无人驾驶领域,在2015年2月份宣布联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,并挖走了整个实验室。而谷歌也上线了顺风车软件,以示反击。

在Uber和谷歌还没有决裂之前,美国《财富》记者Dan Primack提前预料到他们的结局,他是这么说的:

我与Uber CEO Kalanick聊了聊谁会认真考虑收购他的公司。我认为会是租车公司赫兹(Hertz),他笑着说这家公司太小了(很有先见之明,赫兹公司目前估值也只有97.5亿美元)。随后我提到了谷歌,他的嘴咧得更开了些,说:至少他们买得起。

因此Dan Primack当时就猜测:虽然谷歌是Uber的投资者之一,但随着同城快递会成为未来Uber的发展方向,两者很可能会成为竞争对手。

事实证明,Uber未来的方向可比同城快递大得多,Kalanick的野心也比预想中大得多。

感伤的环球音乐

当然,在 Uber 所有的投资人当中,可能环球音乐是最伤感的那个环球音乐在 2010 年之前一直持有 uber.com 的域名,并且在 Uber 成立之后将该域名用 Uber 的一部分股权置换。后来 Uber 回购了这些股权,环球音乐因此获得了一小笔收入。而现在,环球音乐已哭瞎。

共同投资方为合并创造条件

本图由虎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而成

对比两家的投资方可以发现以下特点:

1、滴滴倾向与科技公司结盟,而Uber更独来独往。滴滴股东中有阿里巴巴、腾讯在内的6家科技公司,且业务上合作紧密。Uber的投资方以专业投资机构为主,科技公司只有微软、谷歌两家。

2、滴滴有国家资本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做背书,在政策上占有优势;而Uber投资方有微软、丰田、谷歌,在自动驾驶等新业务上更具有想象力。

3、滴滴和Uber有共同的投资方老虎基金、中国人寿,为两者合并创造条件。近日,关于滴滴、Uber合并的传言甚嚣尘上,看似没有尽头的资本竞逐,会让局中各利益方吃不消。

滴滴和Uber大约融资了200亿美元,这简直就像一场战争。但他们不能这样打下去,应该在达到300亿美元之前停火。滴滴投资人朱啸虎在接受《华尔街日报》采访时说。如果能够对估值和股权框架达成一致,这两家公司完全有可能合并。

共同的投资方为合并提供了前提条件,且老虎基金有撮合先例。在去年的58赶集合并案中,共同拥有两家股权的老虎基金被认为是撮合者。

他们又在投资谁

融来的巨资都花在了哪里?除了补贴司机、拓展城市之外,容易被忽视的是对外投资。

滴滴试图用投资的方式打造一个滴滴系。

从去年8月开始,滴滴官方公布入股的公司有4家:东南亚打车软件GrabTaxi、印度打车软件Ola、美国打车软件Lyft,国内的饿了么。但还有未公布案例,虎嗅了解到滴滴内部成立了投资部门,对外投资一些创业公司,公交车查询APP车来了为其去年年底所投,近期滴滴巴士品牌升级为滴滴公交,增加了公交信息查询功能,便是接入了车来了的数据。

滴滴围绕着其业务展开对外投资。一方面试图通过以资本为基础建立联盟,拓展国际业务。

今年年初滴滴与Lyft等在APP上进行打通,使中国用户在国外可以用滴滴叫到Lyft的车。不过,Grabtaxi、Ola、Lyft本身在体量上与Uber存在不小差异,所以难以在海外对Uber造成冲击。与牵制Uber相比,接二连三的海外布局更重要的是增加国际化概念,从而对标Uber的625亿美元估值,讲出更宏大的故事。

另一方面,滴滴想围绕出行布局,打造出一个类似小米的出行生态链。除投资饿了么、车来了之外,滴滴还接手了考拉班车的业务,但并不涉及公司层面的并购。我们会拓展更多的场景和服务形态,围绕汽车和出行形成一个生态链。滴滴方面如此表态。

对比滴滴,Uber在投资方面并没有太大兴趣,至今并没有投资案例出现,也不曾讲过生态链的概念。但围绕着地图业务,Uber出现过两次全资收购,2015年3月Uber收购了地图搜索服务公司deCarta,3个月后,又收购了微软必应地图的部分业务,除了 3D、航拍和街景等地图技术,必应地图的100名工程师也将加入到Uber中。

而这或许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和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一大不同之处。


上一篇:“聚合价值 智能出行”空铁管家生态战略及合伙人计划发布会 下一篇:梦幻世界考拉明星Kenny和Belinda首登中国长城

相关信息

此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大家说

更多>>

旅游航空

更多>>

行业观察

  • 喜来登酒店及...

  • 万枫品牌首次...

  • 万枫酒店再拓...

  • 万豪旅享家启...

更多>>

目的地

更多>>

展会行事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