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观察

跨境消费进入“红利期” 完善跨境支付势在必行

类别:行业观察|来源:|发布时间:2016-09-08 03:51|评论(0)

尽管去年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仅6%,出境旅游支出增长却达53%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范志勇表示,在总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,居民出境旅游与消费的意愿快速提升,体现了中国居民消费品质升级的强烈需求和方向。与此同时,在进出口数据下降7%的情况下,跨境电商增速也达30%,中国跨境消费进入跨越发展的红利期。

Visa中国区总经理于雪莉透露,Visa调查也显示,2015年全球有超过12亿人到海外旅行,未来10年将增长50%,超过18亿人次,预计海外旅游消费也会急剧增长,到2025年全球跨境旅游年消费将达到1.5亿美元。

尽管围绕跨境旅游,观光、购物、教育、地产、医疗健康等产业均获得长足发展,但跨境旅游与消费仍存在一些限制,尤其是支付环节,各国支付平台各有标准与门槛,范志勇呼吁,中国作为全球电商、移动互联发展创新最快最大的市场,完全有能力也应该成为电子支付创新发展的全球中心。

跨境旅游与消费增长迅猛

新华社《经济参考报》与Visa公司日前在北京联合发布《中美旅游市场研究暨中国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(2016)》(下称《报告》)。

《报告》指出,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,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可谓一枝独秀。据国家外汇管理局、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的统计数据,2015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达到1.2亿人次,旅游消费达到2495亿美元,比2014年增长53.4%。

国人不仅爱到境外旅游,还特别热衷境外购物。2015年中国消费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,其中将近78%的消费发生在境外,达到910亿美元,中国人自由行境外消费中的购物比重达到55.8%,超过境外所有消费的一半。范志勇认为,境外购物支出比重的增加,除了与经济生活水平有关外,也有国内进口商品关税高,境外商品免税优惠政策有关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境外旅游和消费大幅增速是在居民收入放缓的情况下达成,2015年20国GDP名义收入增长率仅为6.3%,是近年来较低的一年。但旅游偏好增长仍在15.1%,出境旅游偏好增长达25.4%。可见,居民出境旅游与消费的意愿快速提升,体现了中国居民消费品质升级的强烈需求和方向。范志勇道。

于雪莉也提供了一组Visa对全球跨境旅游出行与消费的研究与预测。Visa预计,2025年将有超过2.8亿家庭到海外旅游。当前年收入2万美元及以上的家庭,贡献了海外旅游的90%。到2025年,将有近半数旅游家庭来自新兴市场。

另外,2025年65岁以上的旅游者海外旅游的次数将是现在的两倍,预计可望达到1.8亿次,为全球旅行海外总数的1/8。年长旅游者更加关注舒适度和健康,而不是省钱。随着越来越多的旅行者选择将医疗与假期相结合,老年旅行者将创造出蓬勃的医疗旅游行业。

于雪莉表示,到2025年全球将有超过18亿人次跨境旅行,海外旅游消费也将达到1.5亿美元/年。

跨境电商方面,商务部的数据显示,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速高达30%,而同期全国进出口数据下降7%,官方与民间研究机构均预测,2016及此后数年,跨境电商增长还将以更高速的增长。中国跨境消费进入跨越式发展的红利期,已经是不争的事实。范志勇表示。

支付环境亟需完善

由于中国人对消费品质升级有着强烈愿望,跨境旅游消费已不再局限于观光与购物,投资、置业、教育、医疗保健等均有望衍生出大量新生跨境消费需求。

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,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达到45.98万人,给各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。

以美国为例,2009年中国居民赴美旅游教育类支出达到30.5亿美元,占当年中国居民赴美旅游支出(不含机票花费)的比例高达51%。2014年,上述教育类支出数据猛增至97.9亿美元,所占比例为46%。此外,人均留学支出也逐年递增,2007年赴美留学生人均支出2.3万美元,2014年增至3.2万美元。

新东方前途出国公司助理总裁卢巍亦透露,该公司从十年前开始做旅游教育产品青少年游学项目,到今年共输送了12000青少年游学海外。该公司从去年开始吸引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学生来到中国游学。

甚至连老牌药企同仁堂也在寻求跨境医疗保健产品的输出与输入。同仁堂国际电商事业部副总裁王印卿表示,同仁堂品牌在海外已经深耕二十几年了,仅美国本土非华人的专门学中医和针灸的就有上千万。同仁堂目前在海外有近150家门店,希望拓展中成药在海外的销售,以及将经过同仁堂筛选的海外优质健康食品、保健品、洗漱用品引入中国。为此,同仁堂于去年9月开辟了跨境电商进口业务,并将于今年10月再开跨境电商出口业务。

不过,王印卿发现,做跨境电商的难易程度也有区别,进口时,各地保税区大力支持,但出口时却缺乏政策支持。

小笨鸟跨境电商平台专门做中国商品出口业务,该公司副总裁汪伟便指出,跨境电商的结汇退税环节都存在不小的毛病,各国认证体系也存在认证互信问题,就连各国支付平台也都各有标准,需要整合规范。

范志勇表示,支付是价值实现的最后一环。如何提升支付尤其是电子支付基础设施和法律政策环境,改进和提高支付手段和效率,进而提升支付尤其是电子支付对跨境消费乃至经济增长的贡献度,是中国决策部门和支付业界越来越不容回避的问题。

中国作为全球电子商户、移动互联发展创新最快、最大的市场,完全有能力也应该成为电子支付创新的全球中心。范志勇认为。

上一篇:三大航企上半年净利润下滑 谋求多元化发展 下一篇:2016亚洲旅游论坛将于9月在深圳隆重举行

相关信息

此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大家说

更多>>

旅游航空

更多>>

行业观察

  • 喜来登酒店及...

  • 瑞士国际航空...

  • 北京市文化和...

  • 美高梅华府品...

更多>>

目的地

更多>>

展会行事历